牧业头条
两会聚焦畜牧最强音:陈化兰、吴德、刘永好、秦英林......
2023/3/14 互联网 695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202234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2022年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 中国进入“两会时间”!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5日在北京开幕。

对中国而言,在“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等大事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

在两会代表、委员中,与畜牧业有关的声音有哪些?一起来关注!

陈化兰院士:将大力发展生物经济作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防控对我省维护健康养殖、动物源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具有重要作用,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生物安全的重要工作。加强畜禽良种创新和动物疫病防控对大力发展生物经济意义重大。陈化兰建议:

大力推动养殖畜禽的优良品种创新和产业化。要像重视主粮作物种业一样,高度重视畜禽种业发展。

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助力发展新型动物健康产业。要更加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加强化养殖业者的主体责任,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在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上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大奶牛、肉牛等大家畜疫病防控及猫、狗等伴侣动物健康科技创新研发投入,重点扶持动物疫病防治新型疫苗、诊断技术与治疗药物产业,尤其是宠物及伴侣动物健康产业新兴增长点。尽快建立产业化平台基地,力争占据国内外产业竞争有利先机。

高度重视并阻断新冠病毒进入动物群体。高度重视疫区和边境等高风险地区易感动物新冠病毒的检测和监测,阻断易感动物成为新冠病毒新的储存库和传染源。

四川农业大学吴德:关注粮食安全和种子“卡脖子”问题 为农业建言献策

履职这五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深入田间地头,扎实调研,深入思考,为粮食安全谋与唿,为“三农”问题聚智聚力。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关键技术又是种业的芯片,根本上说都是粮食安全的问题。”吴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种业和粮食安全是他近两年关注的重点领域。作为一名来自农业战线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吴德将携6个提案去北京参会,他表示要继续“为农业建言”。

去年5月以来,吴德从种子资源保护、种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种业企业培育、成果转化和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等6个方面调研了80多家育种企业、130多个育种科学家(科研人员)。“在种业创新的关键技术研发上,我们还存在很多短板。”吴德表示,“关键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但是高校科研院所的育种材料就是核心育种材料,共享体系还不完善,难以联合攻关,导致无效益、无价值、无面积的三无品种很多。”

“国家需要在育种材料共享和种业技术联合攻关上,给予更大的关注和支持。”吴德建议,比如组建政府主导,由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科研人员组成的非盈利第三方机构,对核心育种材料进行评估,构建高校与科研院所课题组间的交流共享机制。他还认为,低质量的育种数据不能够支撑先进的育种方法,产生良好的育种效果。因此,还需要建立种业的大数据平台,同时摒弃低质量甚至不真实的数据,“这种数据会严重影响种业遗传评估的准确性和育种效率。”吴德建议,在育种体系内引入纪律监察机制,对品种转化与推广效果进行监管,构建数据造假和三无品种的追溯机制,确保种业政策体系廉洁高效运作。

新希望刘永好:稳定生猪产能,降低周期性波动,引导生猪产业平稳升级

32日,新希望集团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今年全国两会带来了《关于稳定生猪产能,降低周期性波动,引导生猪产业平稳升级的提案》。这一提案就解决猪肉价格大幅波动,消除减少猪周期对行业和对国家经济运行的影响提出了若干建议。

鼓励猪肉消费,引导支持生产企业加工研发创新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细化和完善猪肉收储。以进出口调控的政策,加强市场预期,更有效地发挥政策的调剂作用。

加大对养殖企业逆周期金融支持,引导评级机构合理客观评判,完善金融风险对冲工具。

通过健全食品原料溯源制度,鼓励机关单位采购可溯源的肉蛋奶产品,引导企业打通养殖屠宰下游食品一体化的产业链,提升上游养殖抗风险的能力。

刘永好还指出,饲料综合成本已连续5年上涨,养殖企业不仅面临生存困难,更存在资金、人才、技术压力和服务能力等多重瓶颈,迫切需要外部支持。

新希望集团是全国最大用粮企业之一。刘永好承诺,未来五年,新希望将开展“节粮专项”行动,这是全集团重要的行动规划和目标。

他算了一笔账,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6.7亿吨,种粮地17.5亿亩,亩均0.38吨。新希望年产0.3亿吨饲料,占全国产量4.4%,使用7700万亩地。通过育种、饲料配方、养殖方式三个方式降低和提高饲料转化率、利用率,提升饲料使用综合效率,每年提升1%,即可节省77万亩耕地。“连续坚持5年,就相当于节约了三四百万亩良田”。

在增收方面,刘永好建议放宽政策,缓解原料短期供需平衡,优化长期战略布局。

他说,一方面以有效举措缓解短期供需平衡,如放开南美国家的玉米进口限制、适度增加民营企业进口玉米的国营贸易配额规模,强化配额外进口谷物的战略对接,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效率等。另一方面以政策推动长期战略布局,鼓励和保护农民种植油菜籽和大豆等油料作物,提高国内油脂油料产能;支持企业在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引导和指导企业参与对行情的研究预判,从而减少采购误判损失,提高资金效率。

在提案中,刘永好还提出,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出台政策,加大对企业自研节粮育种项目的资金扶持。这样能让专业技术人员能够长期专注于优化种猪、种禽的选育研究,从而通过育种工程,优化畜禽品种,不断提高畜禽饲料转化率,减少粮食消耗。

牧原秦英林:生猪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广低豆日粮、生猪产销区

全国两会前夕,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今年的建议主要围绕生猪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广低豆日粮、生猪产销区衔接等领域,希望生猪行业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能造福一方百姓,赋能乡村振兴,带动一域经济。

牧原股份从当初只有22头猪的小养殖场起步,到如今,年生猪出栏量已超4000万头,养殖业务遍及全国24省(区)102215县(区)。对牧原来讲,下一步如何发展至关重要。

“现阶段,我国生猪发展需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和智能化升级。”秦英林说,“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要从这个角度来定义行业,让科技创新为行业赋能。”

在他看来,科技创新一定要开放、要向外学习。“企业要在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最后实现超越。科技创新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我们要用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来弥补与国外的差距。”

秦英林也建议,推广低豆日粮,从而降低饲料成本,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秦英林介绍说,低豆日粮的应用,使得饲料中豆粕用量大大降低,此技术推广至全国,可节省大豆进口2000万吨,节省土地资源1.5亿亩;同时减少氮排放,减轻环保压力,促进养猪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牧原于2000年开始使用低豆日粮。2020年社会上猪用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7.7%,牧原豆粕用量占比9.8%,豆粕用量较行业减少近一半。

生猪产区、销区一直存在错位问题,这往往导致生猪供给的不平衡,从而影响生猪价格。

“生猪产区多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把产区生猪运到销区是实现生猪供给平衡的关键。”秦英林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通过财政补贴、补偿机制等手段,促进建立产销区长效衔接机制,保证生猪产能稳定。

通威刘汉元:降低水产行业税费负担,营造公平税收环境

在今年两会针对降低水产行业税费负担,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营造公平税收环境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一是免征水产行业或水产养殖企业所得税;二是建议免征水产品流通环节的增值税,允许跨省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

据了解,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在养殖环节畜禽养殖企业免缴企业所得税,水产养殖企业则要缴纳12.5%的企业所得税,该政策一方面导致两类企业利润差异巨大,另一方面导致大量水产养殖者为避免缴纳企业所得税,不愿进行公司化运作,更倾向于选择以个体户或合作社形式经营,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流通环节,水产与畜禽同样被实行了差异化的增值税政策。根据国家增值税相关规定,在流通环节鲜活或初加工的水产品增值税税率为9%,而鲜活的猪、牛、羊、鸡、鸭等畜禽产品可以免缴增值税,进一步拉大了两个产业的利润差距。

刘汉元表示,在此背景下,畜禽养殖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整合力度,推进产业升级,出现了一批特大型畜禽养殖企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企业CR10(行业集中度前10位)为12%,禽类养殖企业CR10达到40%,而水产养殖企业CR10不到2%,远远落后于畜禽养殖企业,产业整体呈现小、散、弱的局面,也暴露出食品安全、效率偏低、难监管等问题。

此外,农产品收购发票不能跨省使用,也严重阻碍了大宗水产品的流通。针对以上问题,刘汉元提出2条建议:

免征水产行业或水产养殖企业所得税。目前,水产行业中仅远洋捕捞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但其产量仅占我国水产品产量的3.5%,产量占比超过80%的养殖部分却未能享受同样政策。建议相关部门针对水产行业出台与畜禽行业一致的税收优惠政策,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免征水产行业或水产养殖企业所得税,真正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助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根据目前我国财力及水产养殖企业规模测算,免征水产行业企业所得税,对国家税收并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个体户、合作社等转化为企业组织进行经营。

建议免征水产品流通环节的增值税,允许跨省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与畜禽行业一致的税收优惠政策,免征水产品流通环节的增值税,鼓励规模化企业参与流通环节,促进大宗水产品供应链和交易平台的打造,缩短从塘头到餐桌的距离,让老百姓吃上更新鲜、健康、安全的水产品。同时,建议简化和明确农业生产者个人代开普通发票的手续,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手机客户端代开普通发票,使农产品收购环节开具发票不再是难事。

普莱柯田克恭:从国家层面,持续统筹各方科研资源、支持非洲猪瘟疫苗加快研发

全国人大代表、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克恭是国内顶尖动物疫病防控专家之一。今年两会,田克恭关注的重点之一为“动物用新冠疫苗的开发”,将带来包括建议国家尽快立项支持动物用新冠疫苗研发以及加快动物用新冠疫苗的审批进度等建议。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人传染给犬、猫、老虎、狮子等家养宠物和圈养猫科动物陆续得到证实,多国报道了在养殖场发生人与水貂互相传播的情况。因此,从上述动物携带新型冠状病毒导致人间传播风险加大的情况来看,阻断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从动物传染给人的传播链条,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人间新冠疫情传播,实属必要。

“基于此,我建议国家层面尽快立项支持动物用新冠疫苗的研发,特别是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宠物犬猫和高度易感的水貂用新冠疫苗;并建议,国家通过借鉴国内外人用新冠疫苗的快速审批机制,加快动物用新冠疫苗的审批进度,从而实现以科学的方式、较低的投入控制人间新冠疫情。”田克恭说。

专注兽用疫苗研发

动保行业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发挥着保驾护航的作用。非洲猪瘟防控急需的疫苗免疫仍是全行业关注的重点。

田克恭认为:“从国家层面,持续统筹各方科研资源、支持非洲猪瘟疫苗加快研发以及参照国内外人用新冠疫苗的快速审批机制,均是解决这一关键瓶颈问题的重要选择。”

同时,田克恭透露,基于对动物卫生面临挑战和任务的深度认知与研判,近年来,普莱柯正全力推进三个方向的研发:一是在并行发展病毒疫苗基础上,重点开发基因工程疫苗;二是在并行非高致病性病原疫苗基础上,以基因工程疫苗技术重点开发高致病性病原疫苗;三是在并行发展食品动物疫苗基础上,重点开发宠物疫苗。上述重点方向的研发相继取得不错的进展,尤其是在新一代基因工程疫苗开发方面,已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农畜牧业废弃物是资源,应有效利用

冷友斌介绍,如果我国有机废弃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将产生巨大的环境效益。从大气环境的角度来说,每年至少可减少400亿立方米CO2的排放;从水环境的角度来说,每年至少减少向水环境排放2亿吨COD650万吨氮素、250万吨磷素;从土地资源利用的角度来说,可减少约2万公顷(堆高5米)土地的占用,减少和避免有机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创新农畜牧业生态循环模式,是实现“变废为宝”,将农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根本途径。

当前农畜牧业生态发展模式的难点首先在于废弃物处理成型技术及模式少,其次生态循环模式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冷友斌建议从六个方面推动农畜牧业生态循环模式建设,解决农业秸秆、畜牧业粪肥等难题:

鼓励企业积极实践,实现种养一体(粪肥 秸秆)的生态循环模式;

推动中央和地方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养殖大县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区域统筹;

站在建设农业生态文明,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制定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奖补政策;

设立相关扶持资金,扩大生态循环模式的应用实践;

尽快出台诸如生物天然气行业标准,有机肥施用技术标准等相关政策措施;

明确主管部门,积极为条件具备的企业颁发生物天然气特许经营权证及批准加气站建设指标。


点击查看剩余部分

看过这篇文章的还关注了以下产品
相关热文
生猪行情低迷,转机到底在哪里?
2023/4/12 426
两会聚焦畜牧最强音:陈化兰、吴德、刘永好、秦英林.
2023/3/14 695
养殖难度增大,猪企“护城河”在哪里?2023年1月
2023/2/13 780
2023第六届中国西部畜牧业博览会延期至2023年
2023/2/10 3362
复展通知| 第37届山东畜牧业博览会定于3月16-
2023/2/6 1564
重要通知:第37届山东畜牧业博览会将延期至2023
2022/11/25 1351
专题回顾
相关标签
畜牧网 > 畜牧头条 >正文
©  2020-2025  全球品牌畜牧网  版权所有
首页
市场
采购
我的
厂家
  • 获取验证码
  •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