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地和分布
白耳黄鸡又称白银耳鸡、上饶地区白耳鸡、江山白耳鸡,以其全身披黄色羽毛、耳叶白色而故名。它是我国稀有的白耳鸡种。该鸡主要产区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上饶、玉山三县和浙江省江山县。据1980年统计,江西广丰县现有白耳黄鸡50万只、上饶县16万只、玉山县8万只,浙江江山县有7万余只,合计约有80余万只。
二、品种形成
白耳黄鸡产区为丘陵地带,多数是粘性壤土,少数是沙质壤土。该地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日照时数多,无霜期长。以江西广丰县为例;年平均气温为17.8℃年降水量为1360mm。该县地少人多,且以生产杂粮为主,畜牧业生产占的比重较大,饲养猪、鸡又是当地农家的主要副业。这些都是促使形成白耳黄鸡的因素。
据浙江江山县从上余乡乌房山发掘出的东晋单头天鸡壶与和睦乡乌里山发掘出的南朝单头、双头天鸡壶等出土文物考证,该地区(产区四个县从前都属金华府管辖)早在1500多年前养鸡已较普遍。
三、体型外貌特征
白耳黄鸡体型矮小,体重较轻,羽毛紧密,但后躯宽大,属蛋用型鸡种体型。产区群众以“三黄一白”为选择外貌的标准,即黄羽、黄喙、黄脚呈“三黄”,白耳呈“一白“。耳叶要求大、呈银白色、似白桃花瓣。
成年公鸡体呈船形。单冠直立,冠齿一般为4~6个。肉垂软、薄而长,冠和肉垂均呈鲜红色、虹彩金黄色。喙略弯、呈黄色或灰黄色,有时上喙端部呈褐色。头部羽毛短、呈橘红色,梳羽深红色,大镰羽不发达,黑色呈绿色光泽,小镰羽橘红色,其他羽毛呈浅黄色。
母鸡体呈三角形,结构紧凑。单冠直立,冠齿为6-7个,少数母鸡性成熟后冠倒伏。肉垂较短,与冠同呈红色。耳叶白色。眼大有神,虹彩橘红色。喙黄色,有时喙端褐色。全身羽毛呈黄色。
公、母鸡的皮肤和胫部呈黄色,无胫羽。初生雏绒羽以黄色为主。
四、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
雏鸡羽毛生长较快,通常42日龄全身羽毛可长齐,换羽也较快,适应性强。
2、产蛋性能
据1980年上饶地区调查统计,母鸡开产日龄平均为151.75d,年产蛋平均为180个。蛋 重平均为54.23g。蛋壳深褐色。蛋壳厚达0.34--0.38mm。蛋形指数为1.35--1.38。哈氏单位为88.31±7.82。
3、繁殖性能
在公母配种比例为1:2--15的情况下,种禽场的种蛋受精率为92.12%,受精蛋孵化率 为94.29%,入孵蛋孵化率为80.34%。
公鸡约110—130日龄开啼。母鸡就巢性弱,在鸡群中仅15.4%的母鸡表现有就巢性, 且就巢时间短,长的20d、短的7--8d。
雏鸡成活率,30日龄为96.4%,60日龄为95.24%,90日龄为94.04%。
五、评价和展望
白耳黄鸡蛋大,蛋壳质量良好,平均年产蛋180个以上,是我国优良的蛋鸡育种素材。
本品种分布较广,经当地建场选育,产蛋量和体重均有所提高。今后应重点选择蛋大、 更多的留种,培育优良品系。
白耳黄鸡市场价格一般在90-200元/只,由于大小、公母及质量不同,价格存在差异。
1、据了解,白耳黄鸡下的鸡蛋不仅个头比普通的鸡蛋要大,而且营养更加丰富,普通的鸡蛋在市场上卖3块8一斤,而这种鸡蛋能卖到8块钱一斤,而且还供不应求。
2、广丰县东阳乡龙溪村依托地处赣、浙、闽三省交界的自然优势,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发展广丰农业支柱产业,大力养殖白耳黄鸡,既丰富了居民的“餐桌”,又大大鼓起了当地群众的“腰包”,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龙溪村农民在村干部模范带动下,共建立了5个标准化的养鸡场,并实现了自繁自养自销一条龙生产,已岀笼的30余万羽白耳黄鸡基本上都是定点外销,今年全村仅养鸡一项可直接助农增收1000余万元。(刘仁和)来源:上饶日报
3、白耳黄鸡是我国优良的地方鸡种,是**保护的11个鸡品种之一。2004年,白耳黄鸡通过了国家原产地域产品认证,成为亚洲第二例通过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活体动物。为挽救这种濒临灭绝的鸡种,5年前,江西集味堂绿色食品开发公司负责人和几位畜牧专家到偏远的铜钹山区收集到500余羽符合要求的种鸡,并在原种场进行规模养殖。
有了这块响当当的品牌,这家省级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我市各地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广丰,横峰,玉山,上饶县等地建起了500多个白耳黄鸡无公害放养基地。广丰洋口镇昆山村的蒋诗永几年前从事装修业亏了10多万元,04年起,他开始养殖白耳黄鸡,一年光景更比一年好。他说:“我前几天刚卖到长沙,卖了一批赚了5千-6千块钱,一年下来可以赚到5-6万块钱呢。”
据统计,全市白耳黄鸡已发展到1500多万羽,成品蛋2.5万多吨,总产值近2.5亿元,近6千农户从养殖白耳黄鸡中得到实惠。
1、饲喂方法
(1)开食:待饮水1-2小时后再开食。开食可用粉状或粒状饲料撒在料盘上。一周龄内每日喂8-10次,二周龄内每日6-8次。随着光照时间缩短,减少喂料次数。三周龄后每日喂4-5次。要少喂勤添,避免浪费。三周龄以后可改用食槽式料桶饲喂,饲料要新鲜,严禁使用称变结块饲料,以免发生雏鸡曲霉菌病。
(2)饮水:雏鸡转到育雏室后,熟悉环境1-2小时可开始饮水。做到先饮水,后开食。初饮在水中加入0.05%的高锰酸钾,以清理肠道,排除胎粪,促进新陈代谢。
2、养殖管理
(1)温度:不同周龄的雏鸡,对温度要求也不同。具体要求是:一周龄30℃-32℃;二周龄28℃-30℃;三周龄26℃-28℃;四周龄24℃-26℃;五周龄22℃-24℃;六周龄20℃-22℃。夜间和雨天气温较低,给温要高1℃左右。
(2)湿度:鸡喜干燥,忌潮湿。育雏相对湿度为55%-60%。湿度小,鸡体水分会大量散发。生长发育不良;湿度大细菌容易繁殖,引起疾病。如有楼房用楼房育雏**好。
(3)通气:育雏室内由于呼吸,粪便及潮湿垫草散发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氨气,使室内空气不断受到污染,如果污染的空气不能及时排出,鸡群健康就会受到影响。引起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经常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
(4)光照:**周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第二周19小时光照;自第三周起采用自然光照;除**周为了让雏鸡熟悉料槽、水槽位旦和舍内环境,可用较强光照以外,其他时间都以弱光为好。具体应用:每1平方米鸡舍,**周用一个40瓦灯泡悬挂于离地2米高的位置,第二周改用25瓦的灯泡就可以了。
(5)密度:密度要适中,使雏鸡有一定活动空间。一般要求,平地饲养育雏,每平方米面积饲养25-30只为宜,4周龄后可将公母分开,适当降低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