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风换气
早春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良好的通风换气尤为重要;要利用好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时机,适时打开门窗,排出鸡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让清新的空气进入舍内,使鸡舍的环境得以改善。
2、注意做好防疫和卫生消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病毒、寄生虫及传播疫病的媒介生物繁殖加快,如大肠杆菌病、坏死性肠炎、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多种疾病。对肉鸡形成很大的威胁;及时清除肉鸡粪便和杂物,妥善处理病死鸡。要定期用消毒药对用具、鸡舍及其周围的地面等处进行消毒,最常用的是熏蒸消毒方法。
3、饲喂优质饲料
由于气候多变,鸡的抵抗力相对较弱,饲喂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可增强肉鸡对不良环境和疾病的抵抗力,使肉鸡发挥出较高的生产潜力,以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鸡肉品质。
4、防霉变
垫料和含水量偏大的饲料原料或成品在气温回升后,霉菌会加快繁殖。这些霉菌产生的毒素能导致鸡的采食量大幅降低,使组织器官受损,生产性能低下,导致鸡群发生死亡现象;要选购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管理规范的厂家饲料,防止霉变的发生。
5、注意防火
及时检修电源线路,更换老化电线,安装漏电开关,用电较多的养殖场要检查电源负荷是否达到要求。检查暖风炉或煤炉烟筒管,接头采取铆钉固定,避免烟筒与其他可燃物接触。
6、重视粪便及污水的处理
随温度的升高,粪便及污水易滋生苍蝇等小飞虫,很容易传播禽类疾病。最好对粪便进行堆肥发酵,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卵后,再进行处理。
1、保温不能彻底落实,有鸡群着凉的现象。会出现雏鸡受凉而引起鸡群发病的情况。
2、鸡舍内灰尘较多,忽视换气,这些现象容易引起鸡心、肺、腹腔积水,生长受阻,肉鸡均匀度差,残次鸡多。
3、鸡粪不及时清理,堆积太厚,湿度太大,氨气及臭味太浓,容易使雏鸡中毒,表现白冠、黑肺、心包积水等。
4、换气不足或煤气炉漏气或排气管不畅导致煤气和二氧化碳中毒。
5、管理粗放,料桶、饮水器不定期清理,一次性添加饲料过多,造成饲料的污染与浪费。
6、个别饲养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鸡舍饮水和饲料不及时添加,易导致鸡群遭受应激,甚至致使鸡群发病。
7、饮水系统未经常清洗消毒,或者是未经冲洗水管就直接饮用赛可新或者速克菌,饮水卫生不洁,易引起肠炎。
8、密度过大,不注意分群或未及时扩栏,易导致鸡舍内空气质量较差,或者湿度较大。
9、防疫操作不规范,鸡舍内无工作服、鞋,饲养管理人员出入不换鞋,饲养场门口用生石灰粉作消毒(生石灰在干燥环境下没有消毒作用),疫苗瓶及注剩的疫苗放在鸡舍门口,鸡舍内灰尘大,蜘蛛网多,舍外脏乱差,杂物乱放,鸡粪堆放在鸡场门口或附近,造成病原恶性循环。
10、不注意定期检查电器、线路,用火炉供暖时不注意将其与易燃物隔离,并且舍内无灭火器等灭火设施,万一发生火灾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11、鸡群出栏后,没有立即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导致真正空舍的时间太短。
(1)选好饲养员。饲养员是确保肉鸡饲养成绩关键的一环。鸡靠人养,人靠思想,饲养管理跟不上,就很难确保饲养成绩。
(2)创造良好环境,抓好保温、换气、温度、光照四大要素及适当密度,给鸡群营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鸡群休息的好,才能长的好。
(3)防止人为传染,搞好个人卫生,鸡粪、病死鸡要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控制环境污
(4)提供新鲜、安全、卫生的饲料,并要认真管好、用好饲料,杜绝浪费,降低养鸡成本。
(5)提供充足、卫生、清洁饮水,饮水系统要经常清洁消毒,不要怕麻烦。
(6)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免疫程序,做好鸡群的疫苗接种。
(7)加强监督,准确诊断。
(8)全进全出,严格防疫与消毒,周到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的清洁消毒,勤清鸡粪,消灭蝇、蚊、鼠、蚁,减少病原避免应激。
1、加强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要抓好三个环节,即雏鸡入舍前、饲养期间、卖鸡后。
雏鸡入舍前,鸡舍及器具应严格冲洗、消毒(鸡舍内应反复消毒3次以上)。饲养期间要掌握三个要点:鸡舍门口要设消毒池,并经常更换消毒水,喂鸡前,要更换工作服并注意手和鞋的消毒;平时要坚持对鸡舍内外实行定期消毒,一般冬春季节每周1次,鸡群发病时增加消毒次数;卖鸡后要及时清理鸡舍内外的鸡粪,对鸡舍内外环境及器具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
2、正确接种疫苗
饲养户应根据当地疫情的免疫程序,严格接种好疫苗。正确接种疫苗须注意如下问题:疫苗品种应与鸡的日龄相符;各种疫苗的接种方法都有其严格规定,应按照说明去做;疫苗用专用稀释液或蒸馏水稀释,稀释好的疫苗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每只鸡都应接种疫苗;注意疫苗的存放;进行滴眼、滴鼻接种前后24小时不要进行喷雾和饮水消毒。
3、加强饲养管理
舒适的环境不仅能使鸡发挥最大的生产能力,而且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适宜的温度 温度是否适宜的判断方法:一是把温度计悬挂在与鸡同一高度处测温,春季育雏第一周一般控制在35℃~36℃,以后每周降低2℃~3℃;二是根据鸡的反应判断,温度过低时鸡尖叫聚堆,温度过高时鸡分散并有喘息,温度合适时鸡分布均匀。
鸡舍空气新鲜 鸡舍内氨气浓度为15×10-6时,人就感到不适,加上利用煤炉进行增温时,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所以应在不降低正常室温的前提下通风,减少鸡舍内有害气体和灰尘的含量。
注意垫料干爽、清洁 舍内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育雏期最好用秸秆做垫料,以利于提高温度;中大鸡阶段舍温低于18℃时,应加厚垫料以提高温度。
控制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鸡生长不平衡,空气中有害气体增多,特别是湿度大时,鸡容易感染大肠杆菌病、球虫病、葡萄球菌病等,并可使疫病流行加快。所以,要控制肉鸡的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10只左右为宜。
减少应激反应 噪音、转群、接种疫苗、天气突变、断喙等对鸡都是不良刺激,常可引起发病,在饲养期间应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抓鸡和惊扰,转群、接种疫苗、断喙前可以投喂抗应激药物进行预防,并处理好因气温下降带来的冷应激。
4、定期投喂药物预防
春季流行的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球虫病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大都与鸡日龄和环境变化有很大关系,如沙门氏菌病易发生于育雏鸡,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病易发生于冬春季节,球虫病多发生于15日龄~60日龄的鸡。了解各日龄、各饲养阶段的易发鸡病,适时投药才能达到预防目的。
5、早发现病鸡 尽快处理
尽早发现疾病可以尽早采取措施,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早期察觉疾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每天检查鸡群(最好在早上),注意观察鸡群精神、活动性及粪便状态,每天观察鸡的采食量,每晚在鸡舍外静听鸡群有无不良呼吸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