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胎衣是否完全排出,胎衣数或脐带数是否与产仔数一致。胎衣不下的,肌注已烯雌酚10毫克,等子宫颈扩张后,可每隔30分钟肌肉注射催产素30国际单位,连续2~3次。确定胎衣完全排出后,向产道深部投放青霉素80~160万国际单位。
(1)初产母猪或胎儿过大或过多,难产的母猪,子宫易受损伤,消炎以7天为一疗程,每次药量按每千克体重肌注青霉素3万单位,每日2次。同时可向产道深部灌注温的0.1%的高锰酸钾溶液,直至恢复正常为止。对曾有产后患病史的经产母猪,也按上述法用。
(2)对正常顺产的经产母猪,每次药量按每千克体重肌注青霉素2万单位,2次/天,连2天。
(3)消炎后的母猪,1周后产道仍有脓液排出的治疗。首先向子宫内灌注微温的0.1%的高锰酸钾溶200-300毫升,同时肌注己烯雌酚5毫克使子宫颈扩张;30分钟左右肌注催产素30万国际单位,间隔30分钟一次,连2-3次。同时肌注青链霉素混合液,配合地塞米松全身治疗。亦可向产道深部投放10%葡萄糖生理盐水+青霉素80-160万单位混合液100毫升,每日一次,连3日,效果极佳。
(4)对母猪产后消炎,化瘀去滞,胎衣不下,也可采取中草药拌料喂服。取新鲜益母草0.25千克+水1000毫升煮至300-400毫升,待凉温后加入红糖0.2千克,分早晚拌料喂服,连3天,效果较好。
1 补充营养,增强体力
刚完成分娩的母猪,由于分娩时子宫不断收缩,血液的循环加快,羊水也随仔猪排出,体力和体液都消耗、损失严重。加之生产前母猪基本不再进食,其体质非常差。常常出现口渴、疲劳等症状。产后应及时给母猪补充水分和能量物质,以促进母猪体质恢复和幼猪哺育。给产后母猪准备足量的温热电解质多维水或是1%盐水饮用,帮助母猪的体质恢复。如果其生产过程是由人工辅助,或是生产用时过长,一般都通过输液帮其恢复,可以选用500 ml 5%葡萄糖盐水,加20~30 ml鱼腥草、维生素C以及10 ml的维生素B注射液。通过对母猪大量注入葡糖糖盐水,使母猪的血液流量扩充、加速,提高血压,加速产后母猪的体质恢复。选择500 ml 5%的葡萄糖盐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腺嘌呤核苷三磷酸。
2、结合母猪特点,科学提供营养
母猪产后,由于腹内压骤然下降,饥饿感强,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可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母猪消耗了大量的体力,身体处于极度疲劳的状态,消化机能紊乱,消化能力不强,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需要一定时间,产后母猪不宜立即进食。但由于其体力大量消耗,同时也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可在哺乳料添加10%的葡萄糖溶液,5%的优质鱼粉,和抗菌药物,用以补充母猪在生产过程当中大量消耗的营养。防止分娩后母猪受到感染,可以采用多次少量的喂养方式,减轻母猪的消化器官负担。生产后第2 d可以给母猪喂流体食物,用容易消化的汤料为益,比如豆饼麸皮汤,然后在以后的喂养过程中逐渐加量,要是母猪的消化能力恢复正常,2 d后便可恢复到分娩前的饲喂量。产后体质迅速恢复,保证仔猪的乳水产量。
为仔猪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应激
①母猪分娩时,饲养人员应在产床前看护,帮忙将仔猪身上的粘液擦掉,将身体擦干,然后将仔猪放在有补热的保育箱中。母猪产后当天可肌注青链霉素或产后康等抗菌剂。
②仔猪出生后不久,要将脐带距腹部7-10厘米的地方剪掉,用磺酒消毒。脐带易感染,要处理妥当。
③新生仔猪生后尽快吃上初乳,同时做好固定乳头工作。
④做好保温工作,保育箱中的温度应在30-32℃保育箱外环境温度应在25℃左右,并且没有贼风,又可把污浊气体排出舍外。
⑤仔猪生后24小时内全部注射或口服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氟派酸、阿莫西林等,仔猪生后3日龄应补铁,因为奶中缺铁、补铁可提高血中铁浓度。缺铁时仔猪易患贫血病,易受冷和感染疫病。8-10日龄应给仔猪补硒,补硒可提高抗病力。
⑥仔猪断奶时尽量减少应激原,例如:阉割、分群等,断奶后仔猪环境要通风保温,3周龄时温度应在25℃-28℃左右。
⑦搞好仔猪环境卫生消毒,每周猪舍消毒2-3次,每窝猪使用一套专用工具,避免混用交叉感染。
做好注意母猪产后饲养管理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 限料管理:产后8—10小时的母猪停止给料,只喂豆粕和麸皮汤。产后2—3天内不能给过多料,少给粗饲料,喂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产后5天可恢复正常喂料。产后10—20天,每日投料量在3—4千克;21—30天每日投料量在4—5千克,产后31天后改为正常投料量,每天投料2.5—3千克。每天喂料3次。产后头2天控制饮水,以后保证有足够的饮水。
二)特殊护理:对产后无奶或奶量不足的母猪可补喂一些豆浆、小米粥、胎衣汤、鱼汤等高营养食物。对产后有便秘症状的母猪可补喂一些青嫩饲料,严重的可用一些缓泻药,直到正常为止。整个哺乳期的饲养管理,要注意保证空气流通,空气新鲜,保持卫生,防止潮湿,保持圈舍的干燥。
三)母猪产后的饲养管理:
1、分娩当天不喂食
由于母猪分娩时间较长,体质消耗较大,精神疲乏,胃肠功能活动能力较差。一般不提倡喂食,可供给足量的饮水,冬季饮温水,适当加盐、电解多维等,必要时可饮麸皮(少量)水。
2、分娩后2~3天喂稀食,并逐渐增加供食量
母猪分娩后2~3天,对哺乳母猪更要注意饲喂方式,由于分娩带来的胃肠功能下降,这时饲喂过度,最易诱发母猪产后不食病的发生,前2~3天要少喂勤添,喂流汁食物。而后逐渐增加饲料供给量,5~7天达到正常饲喂量。
3、母猪分娩后4~5天,注意增加母猪的活动
母猪生产后,由于体质较弱,再加之仔猪频繁的哺乳,这时应当增加母猪的运动,有利于体质的增强,减少疾病,增加泌乳。可采取母猪出圈活动,而后入圈再行哺乳。
4 、注射适量药物,预防母猪子宫内膜炎
大部分母猪的分娩时间都比较长,特别是胎衣很长时间暴露外部,甚至胎衣不下,生产后易感染继发子宫内膜炎。一般主张在第一头小猪产出后注射脑垂体后叶素,促进子宫复原,减少出血。产后1~3天,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鱼腥草等药物,预防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保温的措施很多,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绪床处加铺垫草,保持舍内清洁干澡,天冷时可在仔猪窝的上方备干草捆,让仔猪钻在干草捆里睡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也好。有条件的可采用红外灯泡保温法,一般用250瓦的红外线电灯泡,吊在仔猪躺卧处上方,离地面40-50厘米,可使猪床温度保持在30℃左右。
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7日龄为32-28℃,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5-23℃。
一)、产后拒食。因产道感染而拒食的母猪,可用青霉素800万单位,链霉素400万单位,进行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注2天。因喂料过多、饲料浓度太大造成厌食的母猪,精饲料、粗饲料、青饲料搭配要合理,母猪不宜饲喂得过肥或过瘦。
二)、产后无乳、少乳。对少乳者用催乳灵10片内服,连用3-5天,或肌肉注射催产素20-30单位,1-2次。将胎衣、死产仔洗净,加水、食盐适量煮熟,分数次拌料内服。蚯蚓、河虾、小鱼(特别是鲫鱼)都有催乳作用,可煮服。也可用中药方:当归、王不留行、漏芦、通草各30克,水煮,拌麸皮喂服。每日1次,连用3天。
三)、产后便秘。可用下列方法防治:⑴加喂青绿饲料;⑵增加饮水量并加入人工补液盐;⑶葡萄糖盐水500-1000毫升,维生素C10毫升3支,一次静脉注射;⑷复合维生素B1-5毫升,青霉素240万单位,安痛定30毫升,分别肌肉注射;⑸酵母、大黄苏打片、多酶片、乳酶生各40片,共为细末,分4次服;⑹日喂小苏打(碳酸氢钠)25克,分2-3次,饮水投服。
四)、产后子宫脱出。子宫不全脱出时,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注入子宫腔,借助液体的压力使子宫复原。子宫全脱者,要先除去附在黏膜上的粪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1%食盐水洗涤。严重水肿者,用3%明矾水洗涤。整复时,2人托起子宫与阴道等高,1人以左手握子宫角,右手拇指从子宫角端进行整复。再把手握成锥状像翻肠子一样,在猪不努责时用力推压,依次内翻。用此法将两子宫角先后推入子宫体,同时将子宫体推入骨盆腔及腹腔。整复完毕,阴门用粗丝线缝合2针,以防再脱出。必要时予以麻醉。整复后注射抗菌药物消炎。
五)、母猪产后跛行。有外伤时要抗菌消炎:用安痛定10毫升,青霉素320万单位,维生素B1-10毫升,每日2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毫升,日1次;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50-200毫升,每日1次,连用6-10天。疼痛严重者,静脉注射时加入20%水杨酸钠20毫升,腰椎疼痛处可用普鲁卡因封闭。
六)、母猪产后瘫痪。将猪骨头或其他新鲜畜禽骨头烘干轧碎,拌入饲料喂猪,每头每天喂30克。病情严重者,用5-10%氯化钙注射液40-80毫升1次静脉注射。也可用高度白酒涂抹皮肤并进行人工按摩,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恢复神经机能。另外可适当加大日粮中麦麸的含量。对于米糠等含磷较多的饲料,加喂地瓜蔓等含钙较多的粗饲料,尽量多喂青绿饲料,对预防母猪瘫痪也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