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鸭子减产的原因有很多种,目前常见的表现为以下几种:
1.天气因素。特别是在冬天,由于天气寒冷,鸭子每天生活的池塘水质差,很容易导致鸭子生病。在这种情况下,鸭子的采食量也会有所下降,随之产蛋量也会下降。
2.饲养因素。在每天对鸭子饲喂的食物中,如果缺乏蛋白质、维生素、钙、锰、铁、锌、硒、矿物质和能量等,会导致蛋鸭产蛋率明显下降。
3.环境因素。当鸭子长期生活在潮湿鸭舍,很容易受寒,发病,影响食欲不振,还会导致产蛋下降。
4.应激因素。蛋鸭比较适宜安静的环境,生活有规律,一旦出现惊群、骚乱、驱赶、打斗等应激现象,会引发鸭子出现明显减蛋,甚至不断下降。
种鸭群初期症状不期显,采食和外观无异常。后期表现精神沉抑,部分种鸭羽毛松乱,下痢;开产日龄推迟,产蛋上升缓慢及不能达到产蛋高峰,种蛋合格率明显下降,不合格种蛋比例上升,产畸形蛋、薄壳蛋、破壳蛋,蛋壳表面粗糙,外面布满石灰状物。畸形蛋蛋白、蛋黄正常。后来蛋形变小,蛋重变轻,蛋壳色泽变淡,蛋壳变薄、变软、粗糙。发病后期采食量有明显下降变化。
剖检病变:发病初期剖检生殖系统无异常情况,后期剖检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卵巢萎缩、变小,子宫和输卵管粘膜出血和卡他性炎症,输卵管粘膜肥大增厚;腔内见白色渗出物或干酪样物;还有的输卵管萎缩、腺体水肿,染色可见单核细胞浸润,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病变细胞可见核内包涵体。
1.物理性治疗
对于天气、环境、应激、饲料等物理性原因引起的鸭减蛋综合症,要对症解决。缓解症状,对症进行调整,使鸭子产蛋情况逐渐恢复正常。
2.药物性治疗
对于一些疾病因素导致的鸭减蛋综合症,要及时用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以促使鸭子的产蛋回升。
用以治疗鸭减蛋综合的药物有天添乐、卵舒康、黄金增蛋散、东方倍立健、东方蛋乐多、天策慧农-蛋多优、激蛋散、多蛋宝、益母草、抗毒卫士、蛋多多、翻译抑制蛋白、疫肽、农大清瘟败毒散、排毒增蛋散等等。这些都可用于蛋鸭产蛋下降时,用于治疗该病。
1.调整鸭群。到了初冬,将鸭群中的老、弱、病、残鸭及时淘汰,留下生产性能好、体格健壮的母鸭。同时适当多配养一些公鸭,使之相互追逐,增加鸭群运动量。
2.增喂蛋白质饲料。适当增加玉米、蚕豆、豆饼的比例,控制鸭子采食量,提高饲料营养浓度。
3.防寒保暖。鸭棚的孔洞要堵好,门窗要挂上草帘,棚内地面厚垫干软茅草、稻草等物,确保鸭腹部不受寒。同时还要注意做好相关的卫生防疫工作,确保蛋鸭健康。
4.补充光照、蛋鸭产蛋期每天需要16个小时的光照,冬季昼短夜长,光照明显不足。因此要在鸭棚内安装40瓦~60瓦灯泡(每20平方米装一盏),灯泡距鸭背2米高,并罩上灯罩,使光线集中照射在鸭体上,光照要均匀,每天晚上照3小时~4小时。
5.“赶棚”、“赶棚”可增强蛋鸭的御寒能力和消化能力,防止蛋鸭停产。做法是在鸭棚内轻轻吆喝鸭群起步,缓缓朝同一方向做圆周运动,一般每次绕4个~5个圈,每隔1小时赶1次,每天可赶2次~3次。尤其是在赶鸭下水前,也应“赶棚”。当有80%以上的鸭子大声“嘎嘎”叫时,就可开棚放鸭下水,以提高鸭群对棚外气温和水温的适应能力。
(1)补充营养,鸭子喜欢吃蟑螂,饲料中应增加动物蛋白原料,并补充多种维生素,以补充营养。
鸭产蛋量下降综合征
(2)合理喂养,应根据产蛋率确定秋鸭饲料浓缩量,产蛋率在50%以上,可加入更多浓缩液。否则,可以喂食一些绿色和多汁的饲料,或者可以添加细菌。在材料中的麸皮量,鸭子不能喂太胖或太瘦,太胖产生鸡蛋,太瘦不能产卵,能够保持鸭子的良好状态。
(3)保持适宜的环境。鸭子的生活环境必须有一个有趣的游泳池和一个干燥的活动场所,水质是卫生。秋季鸭子具有强烈的新陈代谢,对环境敏感。因此,不要轻易改变饲料原料。当时间很长时,鸭子可以伸展。此外,鸭子害怕吵闹,容易被吓到,所以鸭舍应该安静,减少噪音。
(4)增加光照,下降光照不足,影响产蛋量。鸭舍内可设置两套照明设备,以补充光照。
多留公鸭:
在鸭群中适当多留些公鸭,一般按正常的公母比例再增加2%—3%。公鸭对母鸭的性刺激,可使母鸭加快排卵,从而使母鸭多产蛋。
饮茶水:
茶水能预防蛋鸭营养性贫血和食盐中毒。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给鸭饮适量的茶水,夏季可消暑,使鸭子少生病,多产蛋。
喂蜂蜜:
在鸭子开产时,在50公斤饲料中加1公斤蜂蜜拌料饲喂,连喂5天,间隔15天后,再连喂5天。如此循环词喂,可使鸭子多产蛋,且产的蛋大。此法对预防鸭瘟亦有一定的作用。
喂干稻米:
在鸭子产蛋期间,给鸭喂一些稻谷或干米粒,让其自由采食,可使鸭子少生病,多产蛋。
喂动物性饲料:
让鸭常在田间、水渠、池塘等处自由觅食小鱼、小虾、蝌蚪、昆虫、螺蛳等。产蛋期少放牧,并喂一些鱼粉等动物性饲料和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青绿饲料,以满足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使鸭多产蛋。